切入傳統USB-C充電器


作者: 布萊恩·迪珀特
早在 3 月份,EDN就發(fā)表了我對 VOLTME 公司生產的30W USB-C 輸出氮化鎵 (GaN) 晶體管充電器的拆解。當時我告訴過你,甚至給你看過:

我最近還購買了一個傳統(非 GaN)30W USB-C 充電器,這是一個Insignia(百思買的商店品牌),我很快也會對其進行剖析。那個時間就是現在。
VOLTME 充電器的尺寸為 1.2×1.3×1.2 英寸,體積約為 1.9 立方英寸,重 1.5 盎司。今天的受害者 Insignia 只是稍大一些,為 1.43×1.33×1.33 英寸(約 2.5 立方英寸);我在百思買的網站上找不到它的重量規(guī)格。
早在 3 月份,我還向您展示了 Insignia 充電器和舊款 Aukey 27W 充電器的對比圖片,后者也是傳統設計,我于 2019 年 6 月中旬購買,日常用于為我的 11 英寸 iPad Pro 充電(最近還有我新買的 M1 MacBook Air……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他們又來了:

Aukey 設備的型號為 # PA-Y8,尺寸為 2.17×1.97×1.10 英寸(約 4.7 立方英寸),重 2.57 盎司。我花了 17.59 美元(含稅),促銷價。將其與之前記錄的兩款新設備的尺寸進行比較。現在考慮一下,更現代的設備只花費我 9.99 美元(VOLTME,1 月初購買)和 10.99 美元(Insignia,2 月初購買),這兩種情況都在當時再次促銷,并加稅。經過大約四年的演變,體積減半(或更少),價格減半左右。進步!
現在來看看我們病人的一些獨立照片。這是二月份的照片,仍然包裝完好:

這是里面的東西,像往常一樣附有一枚直徑為 0.75 英寸(19.1 毫米)的美分硬幣,用于尺寸比較:

現在來一些獨立的鏡頭。正面:

左邊:

背面,交流插頭插腳既縮回又伸出:

右邊:

頂部,同樣是交流插頭插腳縮回和伸出的情況:

最后是相對無聊的底部:

現在是時候解決 10,000 美元的問題了:如何進入?此類產品的切入點通常是顯而易見的;前面板邊緣和背面通常有一條接縫(這就是我進入 VOLTME 裝置的方式)。但出于明顯的高壓安全原因,穿過這些接縫絕非易事。他們非常堅固。這里的情況確實如此:我從使用開箱刀和充當鑿子的小平頭螺絲刀組合的前面板開始,但沒有走得太遠:

然后,我轉向熱風槍,最終破滅了將前面板固定到位的膠水融化的愿望:

相反,我最終熔化了前面板的很大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但內部仍然頑固地粘在原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您在最初的一瞥中看到的所有灰色導熱膏(更不用說前面板的所有剩余部分仍然頑固地粘在原位):

然后我嘗試通過推動擴展的交流插腳將內部從外殼中彈出。沒有骰子。在后面板上使用我的破壞工具也沒有做任何事情:

最終,我強行闖入,將設備放入虎鉗中并用鋼鋸鋸開:

這是“膽量”的樣子,現在沒有外殼,但仍然涂有導熱膏。
正面:

左邊:

返回(與之前的觀點沒有什么不同,但保持這個想法):

右邊:

頂部:

底部比以前更有趣:

關于我之前的“保持這個想法”的評論,正如敏銳的讀者可能從之前的“俯視”視圖中推斷出來的那樣,事實證明“膽量”由兩個不同的組合組成,壓合在一起(但是,在之前的“頂視圖”,在切割外殼和“內臟”去除步驟中稍微偏離對齊)。其中一個可能包括交流插腳,以及某種彈簧和閂鎖組件;我不知道如何進入黑白盒子。另一個包括大部分(全部?)電子設備。您可以在后一個組件的頂視圖的頂部邊緣看到與前一個組件上的夾子配合的兩個 PCB 觸點:

以下是交流插腳組件的更多視圖:

仔細看看主組件獨立的頂部,減去它之前的配合:

回想起來,在寫這篇文章時,我意識到此時我還沒有拍攝主組件背面的另一張照片。相信我,當我試圖向您保證面貌并不令人難忘時,本質上什么也沒有,只是一大團灰色導熱膏,(除其他外)將兩個組件粘在一起。很快您就會看到粘貼去除后的樣子。
說到這里,現在是時候進行異丙醇浴了,讓人想起上次(這次我用了小玻璃杯代替):

然后用指甲和牙簽的組合將糊狀物去除,非常繁瑣。然后放回玻璃杯中再次浸泡……清洗、沖洗并重復多次……

最終,事情完成了,至少在我的耐心允許的范圍內。從前面開始,努力保持與之前的照片序列相同的節(jié)奏(和方向):

上次我發(fā)現了一小塊黑色塑料,當它被移除時,會暴露更多的電路以供查看。這次我又發(fā)現了一個:想必它們的功能不僅僅是美觀,還有保護作用??吹剿谧笊辖牵由斓阶儔浩鞯淖笊线吘墕?
這是我把它滑下來時正面的樣子:

當你看左側時,塑料件的基本原理變得更加明顯。這里暫時將其放回原處:

現在移除并暴露了更多無源器件以供查看,準確地說,是三個電容器和兩個電阻器(該部件滑入 PCB 中的凹槽,您可能已經注意到):

現在這是我之前承諾的無爪背面的照片;綠色環(huán)形線圈電感器和兩個棕色大電容器之前完全浸入灰色粘液中:

右邊:

頂部: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底部:

結束了!正如我過去多次承認的那樣,“1”和“0”是我的專長,而不是電力電子學。因此,我不會自己嘗試進一步分析(可以預見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感到尷尬),我現在將把麥克風/筆/鍵盤/選擇你最喜歡的類比交給你們所有人,以在評論中征求你們的想法!
我將保留“勇氣”一段時間,以便我可以回答任何傳入的組件身份或人們可能提出的其他類似問題,對此我的放大鏡視角可能會有所啟發(fā)。只是不要要求我重新連接兩半,將統一的組件插入交流電源插座,看看它是否仍然有效……相信我,我已經想過,但已經多次成功地忽略了這種誘惑!
— Brian Dipert是 Edge AI 和視覺聯盟的主編、BDTI 的高級分析師以及該公司在線新聞通訊 InsideDSP 的主編。
責任編輯:David
【免責聲明】
1、本文內容、數據、圖表等來源于網絡引用或其他公開資料,版權歸屬原作者、原發(fā)表出處。若版權所有方對本文的引用持有異議,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本方將及時處理。
2、本文的引用僅供讀者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yè)目的。
3、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拍明芯城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閱讀本文后做出的決定或行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獨立判斷做出的,請讀者明確相關結果。
4、如需轉載本方擁有版權的文章,請聯系拍明芯城(marketing@iczoom.com)注明“轉載原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拍明芯城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拍明芯城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